报告人:法文哲(北京大学 研究员)
时间:2024年11月25日(周一)15:00-16:30
地点:测绘馆206报告厅
报告简介:
本世纪初,雷达遥感以其特有的穿透优势在月球探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典型的雷达载荷有地基Arecibo雷达、日本Kaguya雷达探测仪、印度与美国微型合成孔径雷达、中国“嫦娥”3、4、5号探地雷达等。这些雷达分别以不同的探测方式、中心频率、观测角度、极化方式、探测深度等,对月球表面、浅表层、深层结构等物理特性进行探测,凸显了与可见光、红外等传统遥感探测技术不同的科学问题。在现有对月球认识的基础上,合理设计雷达载荷的性能参数,建立雷达波与月表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发展多源多模式雷达遥感观测对月球表面与次表层特征参数的反演方法,进一步结合月表地质过程,对月表面和次表层结构特征参数进行地质解译,形成月球雷达遥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结果,获得对月球起源、演化、现状的新认识。本报告将讲述报告人十多年来在月球雷达遥感与表面过程方向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月球雷达探测的历史与现状,(2)月球雷达遥感基础与月表雷达散射建模,(3)月球雷达异常撞击坑分布特征与形成机理,(4)探地雷达对次表层结构的探测,(5)月壤时空演化建模与数值模拟。
报告人简介:
法文哲,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星雷达遥感、月球与行星科学、行星表面过程。深度参与了我国月球、火星与小行星探测任务,是我国“嫦娥”四/七号任务科学目标可实现性独立评估组专家,“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次表层结构科学团队召集人,“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任务内部结构组召集人。目前已在IEEE TGRS、GRL、JGR-Planets、Icarus、IEEE GRSL、Radio Science、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2009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四完成人),201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2019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22年获得首次火星探测先进个人称号,2019年被Nature杂志选为人类探月的五位明日之星。曾受邀在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英国杜伦大学物理系、法国蔚蓝海岸天文台、美国田纳西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进行学术访问。目前担任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与《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编委,2015–2020年担任JGR-Planets期刊副主编,2018年担任AGU期刊Earth and Space Science主编遴选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