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陈柔妃(台湾科技大学 助理教授)
时间:2025年11月14日(周五) 9:30-11:00
地点:测绘馆206报告厅
报告简介:
本演讲聚焦遥测技术于地质灾害防治与资源开发的创新应用,结合报告人及其研究团队近年的研究成果,探讨先进遥测技术在应对地质环境挑战与推动绿色能源永续发展的角色,透过实证案例阐述遥测技术在当代地球科学领域的关键价值与跨学科整合潜力。演讲内容将涵盖以下几个核心主题:
1. 大规模崩塌潜势区的监测与评估:
随着气候变迁导致极端降雨事件频率增加,山区大规模崩塌的风险显著提升。报告将介绍如何结合多时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MT-InSAR)与空载光达(LiDAR)技术,进行大规模崩塌潜势区的广域地表观测与活动性评估。以台湾山区为例,分享研究团队在「大规模崩塌潜势区广域地表观测及活动性评估」计划中的成果,展示如何透过遥测技术精准筛选高风险区域,并为后续的灾害防治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2. 地热资源的探索与三维地质建模:
为响应2050净零碳排目标,地热资源的开发成为绿色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报告将分享研究团队在「台中市谷关地区地下三维地质模型建置」计划进行地热资源调查的经验,整合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地电阻影像剖面法,ERT)与地球化学分析,建构地下三维地质模型以支持地热井选址。透过电阻断层扫描技术绘制地下断层结构,结合水文地质数据仿真热流路径,成功识别高潜力地热储集层,为地热井的选址与开发提供支持。
3. 智慧矿业与震后的地质灾害管理:
在矿业管理与地质灾害防治领域,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管理已成为趋势。报告将介绍研究团队在「新城山矿场大规模崩塌潜势区监测计划工作」如何利用遥测技术(如无人机测绘与LiDAR技术)进行矿区数字化建模与灾害潜势分析。同时,以2024年4月3日规模Mw 7.2地震诱发的坡面崩塌与落石灾害为例,整合UAV-LiDAR、Terrestrial LiDAR与SLAM技术,建立多尺度三维地形模型。透过交互式3D可视化工具可进行情境式风险评估、优化紧急应变策略与排定缓解措施优先级。此方法不仅支持震后重建,更提供可扩展的途径,适用于地震活跃高起伏地形的灾害制图与韧性基础设施设计。
报告人简介:
现任台北科技大学材料及资源工程学系助理教授,并曾于中国文化大学地质学系担任副教授与助理教授。陈教授于法国巴黎居里大学(Paris-VI)取得地体构造学博士学位,并于国立成功大学取得地球科学硕士学位。她的研究专长涵盖构造地质学、新构造、遥测及卫星影像应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InSAR)、地表地质作用及地形演育,以及宇宙放射性核素定年学。近年研究聚焦于大规模崩塌潜势区的遥测监测与活动性评估、地热资源探勘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整合技术、智慧矿业管理与基础设施边坡巡检系统,以及震后地形变化的多平台LiDAR整合分析。研究成果发表于多篇SCI期刊论文,并多次参与国际学术会议,致力于推动遥测技术在地质研究中的创新应用。她的研究不仅为地质灾害防治与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持,也为绿色能源的发展与智慧矿业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