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学院概况

同济大学测绘学科具有悠久和辉煌的历史,1932年成立至今已有90年的办学历史,是“211”、“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曾任同济大学校长的夏坚白学部委员,以及王之卓院士、陈永龄院士、方俊院士、叶雪安教授等测绘界先驱在同济大学任过教,宁津生院士、许厚泽院士和张祖勋院士曾在这里学习过。2012年5月20日,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正式成立,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依托学科建设,面向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发挥同济大学测绘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学院拥有测绘科学与技术国家一流学科、上海市一流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涵盖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等三个二级学科。学院目前现有共有教职工 76 人,专职教师及研究人员总数 63人,其中,正高职称 24 人,副高职称 18 人,中级职称 20 人,具有博士学位 6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海外高层次引进等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支持 60 余人次。80% 以上的教师有出国学习、进修和合作科研的经历。 “航天测绘遥感与深空探测研究团队”2019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学科承担了大量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863、科技支撑等项目。近5年,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人均自然科学基金获批数大于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研究生的培养积极对标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上海市和行业协会优秀学位论文奖10余次。

近年来,学科立足于“精而强”的发展定位,形成了航天测绘遥感与深空探测、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全球变化与重大灾害监测三个具有同济特色的优势方向。学科以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积极面向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主战场,在航天重大工程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与关键技术获得突破,为我国嫦娥三、四、五号和火星天问一号着陆悬停避障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在北斗导航、重力卫星、全球变化等重大任务和战略中贡献了同济力量。学科还参与了港珠澳大桥,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上海长江桥隧,东海、苏通、杭州湾大桥,上海地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在解决国家、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中的测绘关键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

更新日期:2023年9月